踏上尋找問題的路-家庭對於青少年的影響

文:王耀興心理師/鈺璽診所

過往的工作經驗中,看到許多青少年都因為家庭氣氛的紛擾而出現情緒障礙、注意力不足、或者是攻擊行為,當這些青少年發生問題時,全家人的注意力都轉移到孩子身上,開始尋求醫療或學校輔導的介入,但當心理專業人員介入之後,往往會發現事情並不單純。

家庭中常見兩個人發生衝突的時候,就會有第三人「自動」的被拉入這兩人的衝突之中,目的是緩和衝突的氣氛。例如,正在吵離婚的父母,就經常會要求孩子選邊站,讓孩子好為難。又或者長期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因為與孩子還有媽媽的相處時間少,媽媽需要一肩扛起相夫教子的責任,這時候若青少年一不小心犯錯,往往容易被焦慮的媽媽放大審視。辛苦的媽媽們,也有許多說不出的苦,當情緒超出負荷時,就會因為孩子犯的錯,與爸爸在教養孩子上發生衝突,雙方吵得不可開交。

那到底青少年在這些衝突中,扮演什麼角色呢?孩子很特別的是,他們會不自覺的變成另一個問題製造者,目的就是要平衡父母親之間的衝突。這樣聽起來或許很奇怪,但大家不妨仔細的觀察,當您與另一半出現爭吵時,孩子們是怎麼因應這樣的壓力的?是選擇沉默?還是跳出來幫忙說話?答案是都不是!有些青少年,會默默地選擇變成一個「麻煩人物」,因為爸媽同仇敵愾罵自己惹的問題總是比吵他們的婚姻問題來的簡單。爸爸媽媽仔細想想,也許就會發現,青少年出現問題的那個時刻,是不是正好是家庭衝突次數增加的時候呢?漸漸的,當青少年習慣扮演麻煩製造者角色的時候,心理狀態就會隨之改變,因為經常被指責,自尊心逐漸低落,學業成績逐漸退步等,最後也演變出其他的身心症狀,包含拒學、憂鬱症、網路成癮等,這時候,青少年就真的如自己所願,成為父母爭吵的代罪羔羊了。

以下有一些簡單的提醒及建議:

  1. 審視自己與家庭成員的關係,思考關係是怎麼「演變」,在關係逐漸變壞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個壓力事件是怎麼影響我的情緒?影響我的生活?以及影響我的家庭。自我覺察總是問題解決的第一步,除了孩子的問題之外,我的盲點在哪裡?這些探索需要給自己時間、給自己機會與資源。
  1. 改變情緒由自身做起。人天生有模仿的本能,當從您開始做起冷靜、和緩說話、主動溝通等行為之後,青少年大腦鏡像神經元會快速的運作,青少年們也就逐漸的透過「身教」,學習冷靜與溝通,衝突的強度自然會緩和下來。從大腦學習的觀點來看,每次的冷靜,都是前額葉學習衝動控制的關鍵,冷靜之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因此,
  1. 把生活重心拉回自己身上。教養是一件辛苦的事情,24小時全年無休,若沒有適度的休息,又如何能做好父母呢?所以適度的休息是重要的,在你休息的過程中,你也許會發現孩子的獨立。

探索家庭內的紛爭,是需要耗費精力的,撐過了探索問題的過程,會發現自己成長很多,面對孩子的問題,也就更游刃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