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介紹及重要性

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疾病成因眾多,需要經由專業的醫師診斷才能夠判斷病因並且對症下藥。在診斷上,我們大致可以分為:透過患者病史,已知病患具有高風險因子,如病患罹患糖尿病帕金森氏症,或是病患正在接受某些癌症用藥,某類型用藥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此時,醫師可以根據病患病情狀況,搭配病因作診療。

另外一大類型患者,為病史上並無提供自律神經失調高風險因子的相關資訊,也就是不確定成因爲何,此時醫師就要透過一些幫助診斷的病理儀器測試,來判讀患者是否罹患自律神經失調。同時,這一類型的患者,通常在出現病徵時,並不了解自己是罹患自律神經失調,而沒有辦法在開始階段就做正確的治療處理。其主要原因在於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不一且雜多,患者可能出現腸胃激躁症,就去掛腸胃科;出現心悸、胸悶就去掛心臟科或心血管疾病科別等等;因而造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對症下藥的去治療。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因素很多,包括壓力、食物、睡眠、基因表現等等,每個人的發生原因也不相同,而長期壓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壓力經過自律神經的中樞,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之傳輸,長期不斷累積而導致功能性疾病。當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時,只有調整恢復神經傳導物質活性相關的作用,才能恢復自律神經的正常功能。因為各種神經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長時間讓它維持在良好狀況下運作,自然會有適應學習的反應,也具有恢復自行穩定運作的能力。

目前在治療上,第一階段為針對患者的主要病徵做處理,如患者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患有腸胃激躁症,則會搭配腸胃科用藥對病徵做處理,緩解症狀。亦可使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逆行性神經療法),此為非侵入性物理療法(在了解神經的調控機制後,而利用神經來調控神經,達到治療各種神經失調疾病。)在急性症狀緩解後,第二階段為針對成因的緩解治療,例如針對壓力來源做心理協商或搭配抗憂鬱藥物治療,假設患者是因為廣泛型焦慮症而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則焦慮症治療即為調整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的首要目標。

自律神經失調是絕對可以被治療的,患者千萬不要存有「這是多年老毛病了,算了無法根治」這樣的想法。自律神經失調所牽涉的範圍、影響的器官,可說是全身性、全面性的,綜觀來看,自律神經失調是21世紀健康殺手。當自律神經失調時,一定要接受治療,千萬不能放任它,恣意啃食你的健康。


參考資料: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utonomic-neuropathy/diagnosis-treatment/drc-20369836

http://drguo.pixnet.net/blog/post/375361916

http://raphaelmedical.com.tw/index3.php?b=59&p=419

http://raphaelmedical.com.tw/index3.php?b=6&p=112

http://www.drguo.com/page/about/index.aspx?kind=31